发行可转债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渠道之一,今年以来,上市银行在发行可转债大军中异军突起。
12月6日,宁波银行(002142,股吧)6年期可转债优先配售和网上申购结果出炉,100亿元的发行总量全部售罄,其中79.11%被原股东揽入囊中。就在两天前,江阴银行不超过20亿元可转债的发行申请也获得证监会核准。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可转债发行申请获准的A股上市银行已达5家,分别是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常熟银行、无锡银行、江阴银行、宁波银行。此外,今年以来共有10家上市银行发布了可转债预案,计划募集资金1895亿元,这是过去10年银行可转债规模的两倍左右。
横向数据对比显示,截至2017年9月已公布预案的136只转债中,10只银行转债以1895亿元,48.74%的资金占比遥遥领先其他行业。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可转债具有股票的股性,又具有债券的债性,相对于股票发行,审批会比较容易。相对于债来说,可转债将来有可能在股价上涨时转成股票,减轻银行财务支出的负担。
银行可转债发行加速
宁波银行从去年年初开始筹划可转债发行计划,两年时间,发行100亿元规模的可转债已全部售罄。其中,原股东共优先配售79.11亿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79.11%;一般社会公众投资者网上申购20.89亿元,中签率仅为0.052%。
这是继光大银行后,今年上市银行发行的第二单可转债。今年3月,光大银行发行了规模为300亿元的“光大转债”。
事实上,2017年以来,多家银行正计划或者已经完成资本补充的融资计划,其中就有10家上市银行发布了可转债预案,计划募集资金1895亿元。而过去十年中,仅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发行过可转债,合计850亿元。不管是从计划发行可转债的银行数量看,还是上市银行的可转债规模,都持续走高。
据了解,在发行可转债的上市银行中,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民生银行计划可转债分别募资不超过500亿元,稳居今年可转债预案发行规模第一;第二是中信银行(601998,股吧),计划发行不超过400亿元可转债;平安银行(000001,股吧)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60亿元可转债排第三。此外江阴银行、吴江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拟通过可转债分别募资20亿元、25亿元、30亿元、30亿元、30亿元排上榜。
杨德龙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今年可转债市场非常火爆,外部环境非常支持可转债发行。确实,可转债多次得到政策的支持。自2016年以来,证监会开始收紧再融资,包括鼓励以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取消重组配套融资、延长股东锁定期,大股东参与定增必须通过直接认购。
2017年2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对定增的规模、投向和频率都有着严格的限制。一直以来,定增因为可以直接补充资本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工具,但是定增有了一定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变相拓宽可转债发行前景。
5月26日,证监会又出台相关政策就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作出修订,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以解决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规模资金冻结问题。
在再融资收紧的情况下,可转债成为上市银行新的热门融资渠道。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作为债权的一种,相对于定增和优先股,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的期限短、流动性好、约束条件少,而且发行价格高,经常溢价发行,即使不转股,通过可转债融资的成本也很低,因此成为规模扩张较快、资本压力较大的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一个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