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利器
杨德龙认为,政策支持是可转债持续走高的外部原因,使得银行可转债申请比发行股票更容易;而对于银行内部来说,发行可转债是减轻财务支出、补充资本充足率的最好选择。
根据《商业银行管理办法》的资本分类,股权融资可以直接补充一级资本,可转债转股后即成为普通股(优先股和二级债分别属于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工具,无法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强化监管力度,特别是在MPA的严格考核下,商业银行亟须补充资本,以满足资本充足率指标的严格管理。”吴琦说。
资本充足率在银行MPA考核中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却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再融资的需求非常强烈。比如,平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在股份制银行中均处于较低的水平,2016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为8.4%;平安银行260亿元可转债成功发行后,若全部转股可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在MPA的框架下,银行受到广义信贷增速上线提高的影响,银行为将来扩张做准备,可转债也是一部分银行的选择。根据东吴证券(601555,股吧)的测算,再融资后,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幅度普遍在1%以上,广义信贷增速普遍提高2%以上。
以宁波银行为例,100亿元定增或可转债成功发行后,其资本充足率可提高1.84%,广义信贷增速相应提高4.5%,加上自身资产扩张速度的调整(一季度年化增速约为16%),在MPA框架下,宁波银行资产扩张的压力不大。
江阴银行和吴江银行两家农商行虽然现阶段资本充足率较高,并且资本消耗速度适中,当前与未来资本压力都较小,补充资金可以为未来规模扩张做准备。但两家银行上市时间较短(不满足18个月的间隔要求),市净率又都高达2.24倍和1.95倍(基于2017年8月21日收盘价),不适合定向增发,因此都选择了可转债。转股后两家银行广义信贷增速上限分别提升7.3%和10.5%。
杨德龙说:“可转债有可能在股价上涨的时候转成股票,直接补充资本充足率,增加银行可流动股份。需要注意的是,可转债的摊薄作用是可转债在逐步转股后,才开始对每股收益有明显效果,不像直接增发融资容易造成较大的影响。”
吴琦表示,未来部分上市银行特别是市净率过高或过低的银行,仍然会选择发行可转债来补充资本金,以满足规模扩张的需要。但由于可转债在转股后会对银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股价高于转换价格,而且如果不转股,也将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因此对于银行也是双刃剑。“未来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金,会更加注重多种渠道并举(比如可转债、定增和优先股),而且不同资金实力的银行会有侧重。” 吴琦说。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实习生 向海霞 发自广州